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简介
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教育部提出要加快构建高校碳中和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bv伟德国际体育以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为行动指南,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布局和推动新能源团队建设,为满足国家、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瞄准新能源学科前沿领域,探索新能源内涵式发展新模式,形成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新态势。2020年3月,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获教育部备案审批;2022年9月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聚焦零碳、低碳排放的新型清洁地下能源以及地质、生态固碳,培养具备“零碳能源”地热能地质勘查评价、开发利用等理论基础、基本技能和先进技术,具备二氧化碳地质利用、生态系统碳汇等固碳技术的原理与技术方法,能够解决碳减排、碳零排、碳负排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有工程管理能力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员工毕业后,在相关领域经过实践锻炼,可从事地热能等新型清洁地下能源的勘查开发利用、二氧化碳地质利用封存、生态系统碳汇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工程管理工作。可成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程中加快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优秀人才第一资源,形成碳中和战略科技力量,成为我国实现能源碳中和、资源碳中和、信息碳中和的充分人才保障。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配备了一支师风师德高尚、梯队建设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团队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拥有国家级人才1人、bv伟德国际体育唐敖庆学者5人、博士后创新计划入选者1人、bv伟德国际体育鼎新学者1人。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竞赛奖项6人次。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设计了一套基于重实践、重交叉、重创新等新工科理念的培养体系,包括了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其中课程教学体系融合了力学、热学、化学、地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引入了现代工具和工程管理的逻辑思想,体现了多学科交叉与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以野外实践教学模式为依托,借助虚拟仿真实验等手段,实现强实践技能的教学目的。